دانلود کتاب 苦瓜散人自传【仅OCR,未校对
by 钱歌川
|
عنوان فارسی: زندگینامه کدو تنبل [فقط OCR ، تصحیح نشده است |
دانلود کتاب
جزییات کتاب
中国自古就有编撰传记的传统。自太史公司马迁的《史 记》开始,纪传体史书都有记载人物事迹的“列传”。此外,又 有按人物性质分类的传记集,如诸臣传、列女传、异人传、畴 人传、名儒传、耆旧传、党人传、名士传、高僧传、高士传、逸 士传、遗民传,以及按不同地域编撰的各地人物志,如明代 宋嫌编撰的《浦阳人物志》之类。还有不少碑诔之作,也介绍 了死者的生平事迹,其中以徇情溢美之文居多。不过,传记 文学在中国虽有漫长的历史,但这个传统并没有得到充分 的继承和发扬。由于文言文和旧观念的束缚,以及封建社会 对人的价值的漠视,对个人合理欲求的压抑,对个性发展的 禁锢和摧残,中国缺乏优秀的人物传记,更缺乏符合近代传 记要求的传记。我们必需正视这一令人难堪的现实。
按作者划分,传记有“他人所作的传记”与“自己所作的 传记”两种。一般说来,他人所作之传记比较超脱,因而也比 较客观。只要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峰,秉史家之直笔,抒作家
1
之感受,就能较为成功地再现特定时代孕育的特定人物,也 能透过特定人物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侧面再现特定时代的风 云变幻。然而,作者与传主之间不可能毫无隔膜。“肺腑如 能语,医生面如土”。传主对他人所作传记的感受,大约也是 如此吧。加之由于客观环境的种种局限,传记作者难免对政 治有忌讳,对时人有忌讳,乃至对传主本人有忌讳——即所 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讳来讳去,传记本文就跟 传主的实际拉开了距离。无怪乎新文化运动先驱李大钊在 《史学要论》中提醒我们:“我们要想研究列宁,或者罗素,固 然要尽量搜集许多关于列宁或罗素的记载与著作,供我们 研究的资料,但不能指某人所作的《列宁传》,说这就是列 宁;某人所作的《罗素传》,说这就是罗素。”
由于“他人所作的传记”往往是以作者的“己意出之”, 因而“自己所作的传记”就显示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 海明威的第四位夫人玛丽•威尔虚•海明威(Mary Welsh Hemingway),1976年出版了一部自传《事情真相》。该书根 据她跟海明威十七年共同生活的亲身经历,介绍她跟这位 大文豪在古巴的渔猎生活,在东非的狩猎活动,重访法国、 西班牙、意大利的情况,特别是准确而细腻地表现了海明威 自负而又自卑的气质和心态。由于这部传记提供了其他传 记作者所无法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因而为任何其他人所作 海明威传记所无法取代。又如国际影星英格丽•褒曼生前,
一直为流言蜚语所困扰。她的儿子罗伯蒂纳耽心自己无力 2
为母亲辩诬,便敦促褒曼写了一部自传——《我的故事》。于 是,种种不实的绯闻均不攻自破。
所谓“自己所作的传记”,如以执笔者划分,有自传和口 述自传两种。前者由传主亲自撰写,后者由传主口述,经他 人整理润饰出版。口述历史的方法最先是由美国学者列文 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搞起来的。时下在史学界享有盛 誉的《顾维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就是用口述历史的 方法写成的。如果以风格划分,自传又有文学性自传与学术 性自传。风格虽异,但基本内容都务求真实,只不过前者偶 添藻饰,有所谓“诗”的成份,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父亲的 病》,而后者则接近于实录,可以完全划归历史著作的范畴。
在西方,各界名流撰写自传和回忆录一向被视为理所 当然的事情,因而传记作品成为了散文领域一个发达的门 类。在中国,对此却长期存在异议。鲁迅就是一个不热衷写 自传、尤其不愿写长篇自传的作家。这是因为中国自古就有 写文章少谈自己的传统美德,而鲁迅为人又特别谦虚,总感 到自己一生太平凡。如立传,则中国将有四万万部传记,图 书馆的库房会有被塞破之虞。遇到非写不可的时候,他就用 几百字塞责◊大约是一九三四年,有人约鲁迅撰写自传。鲁 迅说我的传记在五六年前已经写了,现在再添上去,也不 过再儿行就够了,还是寥寥的四五百字。”
与鲁迅相反,胡适一辈子都劝人写传记和自传。他认为 无论是大人物生平,抑或小人物的生平,都是重要的现代史
3
料。一个对文化事业充满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应该有勇气发 表真实的现代史料。他撰写过一本《四十自述》,晚年又在他 人协助下完成了一部《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最失意、最孤独 时斯的最得意门生唐德刚先生认为,要了解胡适,最可靠的 就是这两本书,恰如要研究孔子,必须先读《论语》和《檀弓》 一样。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自传数量最多的首推郭沫若,从 《我的童年》至《苏联纪行》,他总共撰写了十八部自传(包括 《五十年筒谱》),编为四卷,累计达一百一十万字。此外,自 称“不喜欢小说”的郭沫若还写过近四十万字的小说,其中 不少采用了自叙传体式,如《鼠灾》、《月蚀》、《漂流三部曲》、 《行路难》、《亭子间中》、《矛盾的统一》、《湖心亭》、《圣者》、 《后悔》、《宾阳门外》、《三诗人之死》、《红瓜》、《未央》等,其 中不少篇填补了他自传的空白。
一般来说,作者的自述,无疑比街谈巷议、传闻轶事和 他人的记载可靠,更能提供许多局外人所无法了解的隐秘 和史实。这也是自传独特价值之所在。比如启示马尔克斯 创作《百年孤独》的,是外祖父带他初次见识冰块;而该书所 采用的叙事方法,又得益于外祖母讲述的那些令人毛骨悚 然的故事。《秃头歌女》的作者尤奈斯库猛烈攻击雨果的所 有戏剧和诗歌,却饶有兴味地阅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巴 黎圣母院》……但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即使是自述,也难免 有失实之处。人的记忆是很宝贵的,但如果迷信记忆也是很
危险的。电脑尚且有时会得“电脑病”,更何况人脑?比如胡 4
适之父胡传在自述里提到太平天国之前绩溪上庄胡氏人口 总数有六千之众,但有人指出,一个皖南山区的小县,竟能 有六千人聚居的大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看来铁花公 的上述描写颇有夸张的成份。胡适的《四十自述》中也有事 实上的小错误和文字上的疏忽,发表后经过亲友胡厪人、周 作人、葛祖兰等人的矫正。此外,自传的作者对个人的经历 也会有讳莫如深的地方,作者的自评也难免有主观片面之 处。“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正确认识自己毕竟是一件艰难的 事情。又有人指出胡适的口述自传虽然对他的《四十自述》 作了许多重要补充,但凡涉及与政治的瓜葛之处(诸如善后 会议,人权运动),总出现大段的跳脱。所以,正如同阅读其 他著作一样,阅读自传时也应开动脑筋,细加分析,学习胡 博士的“在不疑处有疑”。
编者 199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