دانلود کتاب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上下册)(2012)
by 作者之女张海荣提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 编
|
عنوان فارسی: یادداشت های کاری دبیر حزب دهکده (جلدهای 2 و 2) (2012) |
دانلود کتاب
جزییات کتاب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 书,由本中心组织编辑。这套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 包括笔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 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以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 曰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为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 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
相对于中国古代和近代各种民间史料,中国当代民间史料数量更大, 种类更多,抢救、发掘的难度理当比前者要小得多。但实际的情况却颇不 乐观。由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政治运动频发,特別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 以后,许多私人记录性史料大量抄没、毁坏或遗失。而各种运动过后,尤其 是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也曾将大量个人材料交还个人处理,或由组 织代为销毁。再加上单位变动频繁,过去曾经保存在单位里的各种油印资 料或个人记录材料,也不断地被处理或销毁。所有这些都使得原本应该浩 如烟海、取之不尽的当代民间史料,如今竟成急需抢救的“国宝”。
近十几年来,意识到并重视当代史料搜集和抢救工作的民间人士和专 业研究者,已不在少数。但十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工作迄今为止仍处于 一种分散游击、割据自守的状况。由于收藏者多将自己搜集到的史料藏诸 深山、秘不示人,从而使得原本就显得十分稀少的民间史料愈现其缺。
历史研究,关键在史料。当代史料通常有几类:一是官方档案文献;二 是口述或回忆;三是影像或录音;四就是民间记录的各种文字材料了。在
©02 I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所有这些史料当中,官方档案的形成、留存和开放,都难免会受到时政的极 大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口述回忆史料因时过境迁,加之当事人的 主观意向和记忆误差,也极易造成对历史的误读。至于影像、录音之类的 史料价值,自然局限更为明显。因此,当代史料当中最大量的,也是最能够 真切反映社会当时各种情况的,恰恰是这些民间史料。如今,当代中国历 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学生开始关心和研究当代历 史的问题了 •但因为民间史料查找不易,除极少数近水楼台者外,真正能够 利用民间史料来做研究的学者和学生,还寥寥无几。
本中心成立不久,但深信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因而不惜大家动 手,不取分文,费时、费力并以极为有限的财力资源,编辑出版这样一套丛 书.以利推动民间史料的整理与出版,进而逐渐打破现在史料收藏过于分 散、难以利用的情况。
必须说明的是,本中心在民间史料搜集上着手较晚•故我们所推出的 史料无论从面上•还是从点上,都不成系统。同时.由于整个当代史料的整 理和出版工作在全国范围也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无论编辑还是出版工 作都还有一个摸索适应和逐渐规范的过程,因此,在许多方面都难免存在 着缺失甚或不当之处。凡此种种,还有望各方读者包括厚文作者及时提醒 和指正。
本丛书的编辑,遵循反映历史厍貌的原则•各种文献一律按照原文体 例、格式、文字录入编辑。文献中的错别字以[]符号订正,漏字以()符 号填补,衍字以< > 符号注明,辨认不清的字以□符号加注标明•明显语句 不通处用括号说明,当加标点而未标点处仍依原文。出于维护原始资料所 有者名誉的考虑,书名隐去了单位或个人所在地名称.请读者谅解。
这套丛书由韩铜、杨奎松主编。《一个村支书的工怍笔记》由张海荣校 对并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解读
张海荣
近年来,随着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国史的整理 与反思。反思中,对社会底层的研究关照渐成一种共识,相应地,研究方法也 较为多元,个案实证研究被频频采纳。在研究路向的变化下,令人欣慰的是, 不少研究者找到了自身定位与研究旨趣,他们醉心于自己的术业,不辞辛劳地 去开拓挖掘。即将出版并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部历时23年、百万字的乡村工 作笔记就是如此被关注而纳入我们视野的。
一、笔记中的乡村
工作笔记所记录的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苏寺村,现隶属于河 北省赤城县茨营子乡。该行政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偏东5华里,地理坐标为 北纬40°55\东经,海拔815米。据《赤城县志》记载,该村地处山谷,因 历史上村内有寺庙,驻苏姓印官而得名。
苏寺村现包括六个自然村,分别是干沟、水沟、夭沟、苏寺、沟门与古方。 关于该村的行政面积,有地面测绘与航测两个记录。相比之下,出入是很大 的。据知情人讲,1983年航测的统计资料要更为准确些。这一资料显示,苏寺 总占地38 375亩,其中耕地面积1 824亩,道路占地54亩,村庄占地405亩, 河道占地288亩,沟壑714亩,林地15 757. 5亩(包括用材林7 524亩、经济林 2 790亩、灌木林5 443. 5亩),宜林荒山1 974. 5亩,草场17 358亩。
循着历史追溯,苏寺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前属于察哈尔省沽源县的
002 I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1
二区和四区。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省丰宁县(今河北承德满族自治县)后,该 村所在的黑河流域成为日本人搞伪满洲国的边缘地区。由于黑河川是察哈尔 省连接热河省的交通要道,因而特别为日本侵略者所重视。随着抗日战争进 人相持阶段,日本人在这里强制推行集家并村,搞无住地带,全部拆除散落在 山沟里的自然村落,将百姓强迫搬到大村居住,进而建筑围墙,发“良民证”,盘 查出人群众,以便控制。在日本及伪满警察的高压下,当时干沟、水沟、夭沟、 苏寺、古方村及山里两户人家都被集中到沟门村,建起了围子,受正北方五里 开外瓦房沟警察分所的监控。日本投降后,沟门围子被拆除,被集中到一起的 百姓迅速回到原来的地方,用当地老人的话说:“住惯的坡坡不嫌陡。”
由于是革命老区,苏寺村土改完成得较早。具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分青苗,于1946年秋完成;第二阶段是土地打倒重分,即土地推平,从 1947年秋开始至1948~年3月完成。该村没有大地主,当时被定为地主的是三 户人家,其中一家还是破落地主。村里姓氏比较多,没有形成枝枝蔓蔓的宗 族。虽然也有李姓张姓等姓氏大户,但兄弟间都是各过各的,彼此并不拉帮结 派。当地97 %是汉族人,几乎没什么外来户;比较而言,土改还算温和。
新中国成立后,与全国其他村落一样,苏寺村经历了合作化等一系列国家 整合乡村的运动。1954年苏寺村成立初级社,冠名胜利社,属于苏寺乡。1956 年苏寺和黑达营组成高级社,名称仍叫胜利社。人民公社化之初,苏寺村与现 今瓦房沟村、东瓦窑村、韩家栅村和黑达营村组建成瓦房沟生产大队,隶属于 东风人民公社。此时,苏寺村被编为苏寺生产队,由苏寺小队(包括干沟、窑 沟、水沟、苏寺)和沟门小队(包括沟门、古房)组成。1962年实行三级所有、队 为基础体制后,苏寺村从瓦房沟大队独立出来组成苏寺大队,属于茨营子公 社,干沟、窑沟、水沟、苏寺、沟门、古房六个自然村依次划分为10个小队,即古 方1、2队,沟门3、4队,苏寺5、6、7队,水沟8队,夭沟9队,干沟10队。从路 途上衡量,队间相距最远的当属干沟和水沟村,两村虽只隔一山梁,因走平川 必须绕道而行,需要跨越11华里;其次,古方村与干沟村相隔10华里。
据村台账记载,合作化之初的1950年代,该村人口为490人,103户;1960 年总户数163户,人口 684人;集体化末期的1980年代,人口为1 039人,户数 237户;现今苏寺村人口为1 136人,246户。
这里的民风比较淳朴,体现在人性上,村民大都老实厚道,用当地的话说, 就是“不那么偷奸取巧”。正因此,土地改革时,在“厚道”的村干部和村民的袒 护下,苏寺村被镇压处死的地主仅一人,相对于上下邻村,如前所述,本村的土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003
改要温和得多。集体化时期,一系列运动也曾开展过,特别是1961年因丢羊 引发了严厉的“整五风”,不过除了外来干部的“严格要求”,村民们日常虽有小 恩小怨,并没有借助运动肆意公报私仇。即便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里也没 什么大揪大斗,除了偶尔几人别有用意与发泄私愤外,村干部和村民、革委会 与红卫兵主流是在搞生产生活建设。“文革”几乎没给人们留下后遗症。
另据台账名册资料与访谈获悉,自土地改革起一直到人民公社解体,在这 一较长历史时期内,苏寺村村民的婚姻与社会交往半径几乎是在方圆50公里 之内。这一实际恰与美国学者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不谋而合。®
受自然地理等条件影响,从历史至今苏寺村的人们主要靠种植业为生,农 作物是玉米、谷子、高粱及其它杂粮。由于有比较丰裕的山林资源,村民常采 摘榛子、山野菜,挖点药材,饲养一些家禽家畜等贴补家用。特别是在I960年 代的自然灾害时期,社员们有榆叶野菜等可以果腹,相较于三邻五村,这里几 乎没怎么大面积地饿死人。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二、笔记的由来故事
这部工作笔记被发现,一半当属幸运及缘分,一半可能要归于笔者多年来 在研究中国乡村问题上的些许感悟和眼界。为交待清笔记资料的来龙去脉, 笔者要从“父亲的小木柜”这个小小的故事谈起。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中有个长约2. 5尺、宽2尺、高2. 5尺的红色木柜, 这一小木柜经常被加f小锁。母亲解释说,它不像姥姥的小柜,存放的不是什 么好吃的东西,只是4亲的写算本子,加把小锁是怕我们“乱翻乱捣”,如果被 弄得乱七八糟,父亲用起来就不好找了。由于存放的不是吃的东西,外表已经 斑驳的小红木柜在我们眼中没什么“吸引力”,一直躺在我家储备粮食杂物的 房间里,并静静地盘踞一隅。多年来,我和哥哥姐姐们对它已经是见惯不 怪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的小红木柜换成了我上高中住校时所用过的自 然色杨木小柜,此时的小柜外表已不怎么干净,附着清除不掉的片片黑渍。待 我读完大学与研究生后,由于在离乡较远的城市工作,回老家的次数自然越来
①该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活动(特别是市场活动)不是以村庄为 边界,而是在一个大约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即,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的边界不是由 他所住村庄的狭窄的范围决定,而是由他的基层市场区域的边界决定。中国的市场体系不 仅具有重要的经济范围,而且有重要的社会范围。见[美]施坚雅著、史建云等译:《中国农 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004 1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越少,而即便回去,当年这些坛坛柜柜的旧东西也不会再引起我的重视。另 外,学业的修养提醒自己,对父母所存的“私人物什”不要过多地追问,免得引 起“盘查”误会。因为我已过而立之年,此时此刻应该做的是多孝顺父母,给缺 乏养老保障身为农民的二老尽量买些好吃的好穿的,并给以必备的钱财资助^ 他们含辛茹苦养大我又倾其所有供我上学,已实属不易。
再者,十几年来母亲一直生病,每年都要住院,家里没什么值钱物品,更谈 不上积蓄,箱柜里所存的大都是父母的衣物以及被拆洗干净供我们回家用的 被服。正因此,守在身边的哥哥姐姐对这一小木柜自然也不好奇。
也许是东西该被发觉,2009年初母亲去世后,伤心的我打开家里的衣柜, 主要是整理买给母亲而她老人家一直舍不得穿用的衣物,大家想着要到墓地 去烧掉,按当地风俗,如果烧掉了在冥冥之中她老人家可能还会“得济”。就这 样,家里的箱柜都被打#了,此时再没有“盘查”的顾虑。另外,整理打扫衣柜 和房间也是为了父亲。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家里东西的规整应该由我们来做。 在整理过程中,小木柜再次闯入了我的视线,此时它静卧在东屋住人的房间, 更确切地说,就是这几天我卧床的旁边,上面还堆了些大姐寄存的被褥。
拾银存放好被褥,我问父亲:“黑乎乎的小木柜装些什么,要不要处理掉?” 父亲答道:“也没什么,你看着办吧,主要是我当大队书记时的一些记录,没什 么大用。”
“当大队书记时的记录”这句话触动了笔者的敏感神经,凭借多年的学习 领悟,我感到这是乡村研究的一手资料,因为父亲当了 2'0多年的大队书记,他 的记录不会是片言只语。想到这儿,我立即从父亲手中接过钥匙打开了小木 柜。掀起盖子一看,太令人兴奋了,柜子里装的全部是父亲的私人账本和笔 记。这里存有集体化之初父亲当中队会计的些许资料,有自家花销的记录。 更重要的是,它完整地保存着父$ 20多年大队书记生涯中的工作记录。就这 样,原稿35本的工作笔记便与我1门很有缘分地见面了。
为进一步弄清楚笔记的由来,我与父亲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谈到记录与 保存原因,老人家沿着对往事的记忆缓缓道来:一方面,便于自己回顾。父亲 说:“人到老年时,往往有怀旧心理。回忆过去的事时,一时记不起细节来,可 以拿出原东西看看。这是一种生活习惯,毕竟年轻时我都搭在这上面了。另 一方面,万一有什么运动,这权当是重要的证据和证明。”说到这儿,父亲详细 地讲起1961年“整五风”时他的遭遇。当时,作为中队会计的父亲一度遭到瓦 房沟大队书记王成生的误解,此人举报父亲贪污1960年收荒草款1 000多元,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005
结果细心的父亲拿出了由卖草人或签章或按手印的账目底据(注:这一萆纸 记录的账目现今还保留着),这件事立即得到澄清。此外,父亲还特别谈到, >65年3月21日他就当上了大队书记,头两年却没有做会议记录,对空缺的 这两年,大事还记得,许多具体的事回忆起来就有些模糊了。
当事人的回顾阐释使人顿开茅塞,不过,笔者觉得还需要做点补充。值得 一提的是,父亲是位“极心细”的人,他爱写爱记的习惯局外人简直无法想象。 举个例子来说,母亲在世时,二老经常来我家住一段时间。常常是我上班一 走,父亲借出去遛弯的空当顺便买些果蔬和日用品,回来后,这些东西的一角 一分都会被详细地“记录在册”。每当他回老家时,就将一沓账单交给我们。 再有,我们六个子女每年给父母的“孝敬品”,无论是钱还是其他物什,父亲都 毫厘不差地记着,现在已积存了厚厚一本。记得母亲为此常揶揄他,觉得“没 事找事,多此一举”。这就是我的父亲。我想:补充这些小小的生活细节并非 画蛇添足,老人家这种个性和习惯可能也是成就工作笔记的重要因素吧!
三、笔记的主要内容
这部围绕一个村以时间为脉络的会议记录,看似静态的拉拉杂杂的记事, 事实上却是20多年间乡村历史的动态全景式展现。这一全景式的记录,若仔 细加以解读,会给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悟。
首先,笔记展现了特殊时期国家对乡村社会空前的政治动员CT总体看来, 这部会议记录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前后(截至1992年)乡村历 史的立体记述。由于所记述的时间跨度恰好处在国家对广大乡村进行资源提 取的空前动员期,所以,记录资料一方面是国家动员整合乡村社会的全面反 映,相应地,也是乡村社会政治化治理的深刻体现。这可以从记录的方方面面 反映出来(见1967年3月至1992年4月【注:1985—1986年两年因特殊原因 记录人曾卸任大队书记而留下空缺】会议记录概览表)。
会 别 总计 (次) 所用时间 总计 (天) 中心内容 总计 (次)
支委 会 革委 会 两委 扩大 会 生产 队长 会 副业 工人 会 妇女 会 会计 会 讲用 会 支部 扩大 会 半天 —夭 晚上 休息 时间 政治 动员 农副 业生 产 优抚 救济 文教 卫生 医疗 综合 治理
60 8 151 62 5 6 11 18 587 908 358 470 28 52 689 383 250 14 44 217 908
从以上表格看,自1967年3月起至1992年4月止,23年间苏寺村召开的
006 I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1984年后称村委会)会议共908次,所用时间按整天天数计算约为689天(晚 上和休息时间折合成半天)。如果开一天会议按8小时计,共花费5 512小时, 相当于20多年间平均每天要开40分钟的会议;就参加人员来看,每次会议平 均下来不少于10人次,这样高频率且占用多数人的会议说明乡村社会已完全 纳人了国家高强度的动员体制中。因为当乡村固有的一套治理路线被打破 后,如何建立起新生产生活秩序,如何能平稳地提取到资源,如何落实党的方 针政策等,必须有一种载体来进行。此时,国家对乡村的动员管控某种程度上 不得不通过会议这样的介质来完成。对这种会议式治理,老百姓深有体会。 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国民党治理税多,共产党治理会多”。
从会议内容分析,以上数据显示:以政治议题为中心的会383次,占总数 的42. 2%,几乎接近一半。归纳起来,基本上是围绕着学毛泽东著作、抓阶级 斗争、整党建党、传达if级会议精神、开展计划生育等内容而进行。这些内容 恰恰是国家整合乡村的主要手段,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治路线的集中体现。
在这样的动员整合下,出于主动或被动的原因,乡村生产生活呈现出高度 的政治化特质/具体体现在:
^产狃极名走行政化。当时,生产组织高度行政化的显著表现是基层生 产队设党员指导员,如没有党员设政治队长。指导员(政治队长)被赋予多种 职权,主要是做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宣讲和辅导中央文件,带头检査评比验收, 搞基层组织建设等。他们的地位较高,往往享受和生产队长一样的待遇,作用 体现在方方面面。如1967年12月31日召开的革委扩大会会议记录:①把
社务用工和干部误工审查一下,再把干部奖励工订出来? 给十个队1 500
分,每个队150分。生产队享受的有生产队长,政治队长,会计三个人。根据 工作情况自评。生产队的组长、记工员、保管员、财政由生产队自提,但不能超 过150分。1969年1月6日召开革委扩大会议,会议记录讨论干部误工记工 后,是否还给补助工?经过充分讨论,决定给点补助工分。每生产队(不分大 小队)30个工,只给生产队正、副队长、会计、政治指导员或政治队长四个人,究 竟多少,回队里评。1970年1月15日召开一整天革委扩大会议,讨论记录: ⑧妇女组织如何建立?明天各生产队由队长,指导员或政治队长专门召开个 妇女会,在生产队成立妇女小组3—5人。这些人为妇女代表,大队再开个会r 选出大队妇女联合会。1971年11月20日召开一整天支委扩大会议,讨论: ②农田建设怎么搞?从现在起,继续搞人民战争。大队抽:张明德、李正林、 高祥、郝存山、张宝斋、梁明,加强领导。各生产队由副队长和指导员或政治队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007
长两个人带队。1978年5月23日在公社召开的三干飞行会议上,讨论:⑧公 社安排大队成立锄苗检查组,生产队成立验收组怎么安排人?大队由张明德、 都风元、崔玉海三人组成,各生产队由队长,指导员或政治队长,付队长组成。 乡封人16 a常# 3免满身浓浓的噠遠。集体化时期,为防止广大农
民的“离经叛道”,党中央一再发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同时辅以各种政治学 习,目的是维护乡村生产生活秩序,一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表述——“抓革 命、促生产”。这样的主旨和行动多有记录。如,1973年10月6日下午召开支 委扩大会议,内容是支、革委抓十大文件学习和三秋,农建包队问题。参加人, 郭占奎、高祥、李正林、王文清、祁风元、彭正付、张明德、彭正付、祁风元、杨存 秀。支部意见:7号晚分片培训骨千,(党团员,民兵班者以上干部,生产队所 有领导班成员)。……8号晚(星期一)召开全体社员会。开始前建立健全点 名,学习,请假制度。每周1、4晚上为学习日,时间不少1小时。白天代(带) 材料,休息学习,两人千活要自己配1名辅导员,总之每周学习不少七小时。 时间安排:8—14号学新闻公报;15—25号,学政治报告;26—31号学修改党 章报告和党章;11月份联系实际批判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倾向;资产阶级世界 观;等。
封民金产在活中参逡着鮮碩的怜級界隊刻兮意识。为牢宇树立党中央的
权威,同时也为了便于对基层社会进行有差别的管控,集体化特别是“文化大 革命”时期,我们党推行了一套鲜明的阶级路线划分政策。这样的政策路线起 初是雷厉风行地植入广大乡村社会,接着又慢慢地被鷂人和消化,渗透到农民 的生产生活中。具体到苏寺村,体现在人丁接生、红宝书发放、扶犁耕种、义务 工定夺甚至是衣服的更换等方方面面。如,1967年1月2日召开革委扩大支 委队长会议讨论问题记录:选1名政治可靠贫下中农妇女当接生员?大家同 意叫于淑先当接生员;1967年9月15日召开革委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讲的问 题:义务工扣除问題决定一下。每个劳动力4个,地富分子增加1倍。1967 年12月31曰召开革委扩大会议发红宝书每户一套,怎么开支?贫下中农和 中农从生产队公益金开支,地富子弟(指土改不满18岁,现在是户主,家里未 有老人的),也从生产队公益金开支。地富分子本人自买。必须1户一套。 1969年1月8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今年义务工怎么扣除?每个劳动力四 个,土改时已年满十八周岁的地富,每个劳动力八个。生产队扣义务工的劳动 力由生产队决定。1967年9月15日召开革委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讲的问题: 劳力卡紧,因人安排农活,早出晚归取消中午休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008 _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好省、抢收,作到精收细打,颗粒还家,作好护秋护场,把牲口全部关起来。赶 快把场院放大修好,把路修一下,把拉庄稼车修妥,把铺车的和牛古咀准备好, 拉庄稼确定专人,把翠数修好,马上上套,把扶犁也由社员会决定要政治可靠 贫下中农为核心的扶犁手。1967年10月8曰召开革委扩大会议,参加人员: (公社干部)刘元、李献廷、朱庆珍。(本大队人)张明德、李正林、郝存山、郭占 奎、高祥、彭正付、梁进、范世梅、杨存秀、张文海、刘会清、张有、梁明、董成瑞、 荣正廷、高洪海、高照明、王铁君、高祥彬。共计22人。首先由李宪廷传达省 里电话会议精神,提出当前大学毛著,斗私批修,实现大联合,巩固三结 合。……有的把子叫商店验收后,把款支给十个队,支持贫下中农换衣服行不 行?以十个队也好,秋后还有找齐。支持贫下中农换衣服是对的。1967年10 月23日召开生产队负责人会议,公社:刘元。大队:张明德、郝存山。创业 队:高祥彬、李桂复。A产队:张文海、张玉林、王立新、高桂有、梁进、荣正廷、 高洪海、高洪朋、杨存秀。共14人。贫下中农补助布895尺,线676支,通过 送户后,结果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户数. 10 12 14 11 15 14 14 6 6 12 114
人口 56 43 62 58 74 64 54 31 22 66 530
布数 86 92 93 92 108 97 116 41 68 96 895
线支 70 70 70 70 70 70 70 66 70 70 696
其次,记录完整而具体地再现了 20多年间乡村的社会生产实践及其管理
状况。1967〜1884年、1987〜1992年这23年中苏寺村是如何搞农副业生产 的?哪年实行包干到户?大包干的实行特别是人民公社解体后,村农副业生 产及管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笔记中都有着翔实的记录。
根据记录,1967年3月至1981年底苏寺大队实行集体经营。这一时期该 村没有工业生产,主要是农副业生产。农业种植面积1 700亩左右,分10个小 队进行。由于是集体经营,社员的小片地与自留地不稳定,经常被调换与收归 集体。如,1967年3月20日召开革委扩大会议,⑳议题:土地问题怎么办? 除3、4队要和社员商量外,其它各队一律同意开滩地上凡是坝墙以里的包产 地,原来那(哪)个队归那(哪)个队,不分集体的小片地与个人小片地一律归全 大队,1亩以上的生产队的小片地全大队负担工本费,每亩以干草200斤计算。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 009
关于自留地,1977年3月15日两委扩大会议讨论记录: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同 意将苏寺学校,迁在沟门小门外一片新建。3、4队同意白给所在片内的自留 地。1977年6月4日下午召开两委扩大会议,由小乔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 作的安排。然后讨论:④公社再三催让把自留地集体种枝,怎么办?决定一 律收归集体经营。
为扩大农地面积,大包干前苏寺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搞农田基本建 设,在开滩造地的实践中,全村进行了深人的动员与规划。如,1967年10月 23曰召开了生产队负责人会议,会议记录:公社:刘元。大队:张明德、郝存 山。创业队:高祥彬、李桂复。生产队:张文海、张玉林、王立新、高桂有、梁 进、荣正廷、高洪海、高洪朋、杨存秀。共14人。①通过讨论把农田基本建设 定额订下来。以4公尺长,4公尺宽,为一个标准畦子。1等2.5分,2等6.5 分,3等8. 5分,4等10分。如果达不到验收质量的减工分。要因地制宜搞畦 子。全大队没有里程差别。出动人数和劳动力管理仍依10月8日决定执行。 生产队人数有问题可以停副业人,也不能少出农田基本建设人。学生不上课, 年龄大的学生,生产队可以让来参加开滩。必须实行同工同酬。
关于农业种植,苏寺村由于地处山区,主要农作物为谷子、玉米、高粱及杂 粮。在集体化这一历史时期,该村如何种植粮食作物,如何落实种植计划,大 都由上级管控。如,1973年4月5日召开两委扩大会,各队人汇报了贯彻落实 公社三干会议精神(特别是杂交粮地场),然后进行了讨论:①农作物场地落 实(特别是杂交籽)情况(见下表):
总土地 农作物落实地场 其中杂交种
总亩 其中 其中在滩地
滩分 谷类 玉米 高粱 山药 白薯 油菜 玉米 高粱 玉米 高粱
1 153 13 41 51 39 .8 2 12 51 39 4 4
2 179 16 41 61 46 10 5 16 61 46 5 5
3 209 18 18 70 54 5 6
4 215 16 19 70 56 5 5
5 145 12 32 55 37 6 3 12 50 37 3 4
6 157 14 40 52 40 9 2 14 52 40 4 4
010 I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续表
总土地 农作物落实地场 其中杂交种
总亩 其中 其中在滩地
滩分 谷类 丰米 高粱 山药 白薯 油茱 玉米 高粱 玉米 高粱
7 136 12 31 48 36 10 0 11 48 36 3 4
8 111 8 29 38 28 3 2 11 38 28 3 2
9 155 12 51 39 4 3
10 180 13 43 77 35 10 0 15 59 35 4 4
合计 1 640 134 550 410 40 41
这一时期,为改善社员的生活,苏寺大队因地制宜建起了为数不少的副 业场子,主要有牧场、粮食加工场、瓦窑场、木材加工场,林业场。因此,副业 生产在记录中占有很大篇幅,内容也非常详细。如,1967年3月20日召开 革委扩大会议记录:参加人员:张明德、李正林、郝存山、郭占奎、高祥、梁 进、彭正付、范世梅、祁凤明、王文清、张化堂、张文海、刘会清、王立新、梁明、 董成瑞、穆奎仕、荣正廷、高洪海、高照明、杨存秀。其中问题:副业以木业厂 子办主,当前先修补农具,厂址确定之后加工柄(指镐、锹等)把,力争实现副 业计划。当前应解决的几个问题:①欲木头,拉木头,打结未头的工分怎么 记?是否要现金补助?砍木头以15分往下评。拉木头人牛一样,水沟以里 以1天为8分,水沟以外以半天为4分。打结木头均以8分计算。②几台 柴油机的所有权归谁?各种机器一律归大队所有。⑥副业厂子的地址建在 哪里?确定在瓦窑厂子上。⑧牧厂要确定负责人?王文清。⑨牧厂盖房 问题?盖三间,地点大队沟门,或水沟掌。(11)烧窑问题?因为大队盖牧 厂,学校,厕所,先烧一窑。(19)牧厂是否种莜麦?向粮库交换散麦子200 斤。(21)副业人员怎么定?
队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__
人数 1 2 1 1 1 1 1 1 1 1 11
(22)专业队抽多少人?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oil
队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人数 2 2 3 2 2 2 2 2 2 2 21
*中女 1 1 1 1 1 1 1 1 1 1 10
(23)副业分红怎么定?人劳比例,怎么定向社员说清征求以下意见,以后再 决定。凡是副业工单独核算。
就集体农副业生产管理而言,核心是实行工分制。在这一过程中,工分怎 样评定、奖励工如何定夺、每年各队分值多少、义务工怎么摊算等,这些内容在 记录里占据了半壁江山。特别是,为保证集体农副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动力,当 时对外出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和约束。如,1970年3月25日两委扩大会 讨论记录:应该把社员、干部外出请假研究一下?社员:一天的由管生产的革 管保守小组副组长批,二天的副组长和组长研究批。三天以上的由革命领导 小组批。⑧生产队的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和支委、革委?外出:1一2天同社员 一样,由所在生产队批,三天以上由大队革委会批。1972年3月18日两委扩 大会:当前农业,把社员请假制度,暂订一下。凡社员请假,一天也得经大队 支革委三人以上研究准假。完全同意。⑥劳动力如何管理?(干部请假,社 员请假)支、革委和生产队长请假,凡两天以上由大队批。社%员每假1—4天由 生产队批。5天以上生产队开条,大队酌情批。1974年4月17日晚召开两委 扩大会议。参加人员:高有、李桂存、张明德、李正林、.辜立新、王文清、穆奎 喜、郝存山、祁风元、彭正付、高祥彬、杨存秀、吕桂军。共计13人。讨论记录: ①张部长已讲劳力管理,具体制度咋定?不分社员干部:一天由生产队领导 小组批。二天由大队革委会三人以上研究批。三天由公社党委批。②如出 现卡不紧咋办?明天全部投入播种,如有个别的不经批准,有(由)生产队长到 大队检查批判。
农作物补苗、积肥、护秋护林护场、监打监收等方面的管理,在记录中也有 一定的篇幅。如,1967年8月12日召开革委扩大会议,公社武春、陈学生。会 议除传达公社三干会精神外,着重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①大队成立护秋委 员会:主任:高祥。副主任:李正林。委员:郝存山和十个民兵排长。共13 人。1967年9月15日召开革委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讲的问题:劳力卡紧,因 人安排农活,早出晚归取消中午休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抢收,作 到精收细打,颗粒还家,作好护秋护场,把牲口全部关起来。再如,1974年9月
012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26日下午召开两委扩大会议讨论记录:(30)监打监收员怎么抽调?
1 2 3 4 5 6 7 8 9 10
抽 郭文海 罗彬 王铁刚 张树生 高秀莲 彭宪忠 张明春 薛英明 尚玉 郤德文
定监 收员 王铁刚 张树生 罗彬 郭文海 张明春 ilj 玉 高秀莲 郤德文 薛英明 彭宪忠
规定:①到哪队参加哪队劳动,和社员一样评工记分。②每天自带粮食1.5 斤,交给生产队,轮班派饭。③所挣工分,当日记清,秋后由大队互拨。④如 同情生产队搞鬼,大队扣减监收员所挣工分一半,并在政治上批评,批判,直到 处分。⑤监收员必须记清粮数。监收员不在场,不准生产队分粮。1975年5 月29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参加人员共16人。会议就下面几个问题进行安 排:②查补苗,种满田,每人达到50斤粮食。③在原计划产量的基础上,再 增1、2成产J:。④加强小麦管理。⑤搞好水利规划,马上行动。以小型为 主,以配套为主,定工程,定地点,定领导,定时间,定质量定任务。搞战争领导 亲自上阵。讨论记录:①各队查补苗不搞怎么办?在6月1日大队检查,如 果不搞,首先队长指导员到大队办学习班,来大队不记工,再罚一个工。遇到 茨(刺)头交大队处理。②如果与(遇)到生产队不搞查补苗怎么办?查补苗 要求在6月1日前完成,如果不搞,大队组织人给栽,由用人队每个工给款二 元,大队解决苗每棵二分,与(遇)到对抗这项工作的,是党员的在党员会上检 查,非党员干部在社员会上或干部会上进行检查。1975年8月6日下午召开 两委扩大会议记录:②把积肥任务明确一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计
76年用(车) 4 860 5 580 6 580 6 700 3 900 4 540 3 720 2 820 3 900 4 300 46 800
今天汇报 实有(车) 2 600 2 060 3 000 3 100 1 600 2 710 2 260 1 400 2 600 1 700 23 030
3月份 100%任务 3 890 4 470 5 270 5 360 3 120 3 640 2 980 2 260 3 120 3 440 37 550
压绿肥车 1 290 2 410 2 270 2 260 1 520 930 720 860 520 1 740 14 520
此外,记录也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副业等方面的财务管理情况。如,1970年 3月1日支委革委扩大会议记录:大队及各厂子、队等开支很乱,是否健全批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013
准权限?大队建一本开支批准簿,凡是买东西都必须携带这个本,由代销员填 写。今后3元以下的由大队会计批。5元以下的由大队副主任批。10元以下 的由主任批。10元以上的由革委扩大会议研究。财经管理制度:1970年12 月31日召开革委扩大会议,如何定71年,财经管理制度?凡厂子出的不论原 木,各种柄把,残品,各种编织类等等,除交售给国家的而外,一律由罗均开传 票。传票一式三联,必经李正林盖章为有效,由开票人留存根,二、三联交买货 人,副业厂凭三联收款,凭二联但必须经副业生产管理小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 提货。每半月或一个月,由副业生产管理小组造报本期,按队按人生产情况和 收支情况,必经小组全体人员审查无误后盖章。报大队革委会存卷。凡出售 原木,车货,不分本大队和外大队,一律由大队革委会批准。外大队买木渣,也 必须经大队革委会批准。凡是厂子出售的原木,成品,废品,不分本大队和外 大队及脚户,拉运时间一律在早晨木匠上班后,下午木匠下班前。凡买的东 西,当天必须运清。
从1982年起,苏寺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大包干。自此,农 副业生产及管理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面,由于耕地(包括小片地)}^地力 分等以抓阄形式全部分到户,此时种植什么,除交征购外基本上不再受带i于上 级。同样,副业生产也进行了承包。如,1982年5月11日占午七开副业瓦窑 会议,大家发表意见是:1•装窑应为60元,出窑应70元。2.担水每月3. 00 元,每天0. 10元,包给张文有。3.泡泥人每人给4元(J己解决筐、扁担、镐 头、铁纪)。4.过泥铁穿提桶代。
大包干后,农副业生产管理的显著变化是工分制退出了历史舞台,各种报 酬转为承包定额的现金支付。如,1982年4月25曰召开两委扩大会议,参加 会议人员讨论:(2)今年开办瓦窑的报酬怎么定? 1.做瓦、提捅、扣砖(分等) 泡泥、烧窑以去年定的工分,每个工分按9分钱计算,补助款以去年不变,不给 补助粮,但每年给0.20元钱计算(指去年有补助粮人而言);2.瓦窑用杂工,每 10分以0.60元计算;3•看门代做饭,每天按0.70元计算;4•烧窑的窑匠,每 窑40元,没有别的福利,装看不记工(红窑减半);5.装出窑采取包工定款的办 法。(12)彭正富管瓦窑工资怎么定?从1月1日到5月10日,不扣欠工,共 计130天,每天0. 35元,给款45. 50元。
与此同时,基层干部减轻了领导管理任务,分工更为明确。如,1982年2 月3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讨论记录:(2)大队两委怎么包队?包队情况:
014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队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姓名 王永 王永 张明德 张明德 祁凤元 王永 祁凤元 崔玉海 刘艮 张明德
需要指出的是,在关于苏寺村农副业生产及管理的记录中,不时夹杂着公 社(后乡镇)层面的副业生产及创收管理,如开矿、经营牧厂等;另外,县社(代 表国家)倡导修桥修路和植树造林等社会动员状况也时常出现,这些为我们研 究乡村农副业生产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素材。
再次,笔记生动地反映了 20多年间乡村社会的生活状态及逻辑演绎。乡 村生活是包罗万象、零零杂杂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及人民公社解体前后 苏寺村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如何进行日常的治理,对此,围绕着以下方面,工 作笔记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述和反映。
定O祿与Jt征购。集体化时期,民以口粮为生,国家提取以粮食征购为 主。因此,1967—1981年分田到户前15年间,苏寺村在吃粮比较紧缺的条件 下,农民口粮定留与国家征购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中,人均口粮怎么 定,征购任务多少,议价粮如何分配等,会议记录得非常具体。如,定口粮方 面,1971年9月22日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参加人员共54人。认真讨论了几个 问题:①今年秋收分配,如何执行人劳比例? 一致同意1、9的比例。②执行 以人定量如何划年龄等级?同意:1—3岁,4一6岁,7—9岁,10岁以上共四 段。一律按户口本卡年龄,为周岁。③就几个年龄的口粮如何安排? 1 一3; 4—6;7—9;10岁以上;180;240;300;算的平均数。一律以365斤$讨论界限, 口粮变动时高的按比例增,低的按比例减。这个先搞试算,看试算结果再定, 等公社批后为准。
1982年后,随着农地包干到户,吃粮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户户都有机动 粮。与此同时,粮食征购还存在,由于征购粮、农业税、土地租赁费等此时都由 农户单独来承担,乡村生活中又衍生出拖缴、拒缴等需要基层干部费力解决的 新问题。例如,1990年3月21曰召开两委会议,当前应办的几件事:①89年 度仍有个别户不交土地租赁费和学校修建摊款以及各种摊派,咋办?村委会 向乡政府写请示报告。①对不交租赁费的,90年不承包给租赁土地。②学 校修建款不交的,其子、孙后代不准入学。1990年8月9日召开两委扩大会 议,有关征收土地租赁费问题:①决定从1990年1月24日到1990年8月9 日止,每欠干部(打欠条的)的工资,每100元,付利息S. 00元。同意。②8月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015
12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凡收50%以上的奖居民组长I%。21—49%者不奖 不罚。不足百分之20%的,秋后扣除总工资的10%。基本上通过。1991年6 及3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8号会议中心是:征收农业税款。凡没收齐者由包 组,两委帮助,今晚必须收齐。
优托故济:&病表A版。在比较贫困的社会条件下,对一些乡村人来说,优 抚救济与病丧照顾是生活中的重要保障。作为生活的重要保障,评定时公道 不公道,以什么为标准,数量多少等都会受到村民的广泛关注。关于这些内 容,记录是非常细致人微的。如,1972年12月31日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在北 队房)讨论记录:参加人员共W人。①优待工的对象怎么审查确定?经过逐 户审查,烈军属和二等以上残废军人户,确定彭正付一户。同意队长在公社计 算的结果。计算办法:彭正富常住户口 11人,每人以1 000分,共需11 〇〇〇 分,自做工340个,优抚费190元,仍按40%算打入76元,每0. 60元,算一个 工,共顶工130个,家庭收入彭宪军6月份起,每月25元,共七个月为175元, 彭宪英每月5元,共12个月为60元,两项235元,每0. 60元为一个工,共390 个工;除三项后需补240个工。1979年9月21日在公社三干会议期间大队干 部与生产队干部民主研究,公社给20元救济治病款给谁?给尤存元20元。 救济物资:绒衣7件给谁?李文彬,薛英芳,高德武,张文志,李允春,杜成志, 马亮。苔席4片给谁?刘付生,薛德彬,祁守相,李汉州。被子3床给谁?刘 付生,张天富,薛德彬。上述这些被救济人员经常出现在记录中。1981年5月 1日上午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主要内容涉及救灾款和救济款怎么评定?经 过充分讨论,最后决定:不向生产队分配,今晚各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对困 难户可写申请,大队两委审批,审批时应掌握.•①虽然供应已买完,因口粮紧 张而贷款,现在又无力归还,大队请示公社如同意可还点贷款,如不批,大队就 别批。②凡是做买做卖,从去秋以来搞木材牲畜的一律不批。③凡是搞个人 手工业,经常不在队上班,外出又不经生产队批准者一律不批。④虽然有工 资收入,但家庭生活困难,可酌量情况批。
另外,在病丧照顾方面,记录表明,条件很明确,为党做事的贫下中农以及 五保户等享有优待权。如,1%9年S月5日召开各委扩大会议记录:李在林、 郭占奎提,张文光女人来大队要求,张文光病势严重,没有寿木,看咋解决?张 文光是贫下中农,从解放以来就当干部,为党作了不少事,不能土压脸。就是 别人,凡是贫下中农,咱大队也应该想办法。1979年10月9号召开生产队长 会议,会议讲公社三秋安排之后讨论:五保户尤存元已经病故,处理结果:就
016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欠生产队口粮钱,48. 71元和欠药社药钱和打发时亏近10元,以后再研究处 理,看这样行不行?棺材木头是大队的,大队不计价,工是付(副)业厂记工,行 不行?这样处理就合适,没有意见。
针刻4言该窠•&列修调解。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与抓征购一样,被乡民戏 称为“要命要钱”,这对乡村人特别是村干部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实践过 程中,村干部时常处于两难境地——严格按照上级政策指令行事会得罪乡里 乡亲,不严格执行又会被上级批评整肃。不得已,他们经常变着法地进行。 如,1982年7月15日上午召开两委扩大会议,计划生育工作怎么办?①7月 20号前交超生子女费的免20%,21号以后不免。②7月18日上午召开现有 1孩的育龄妇女会议,如果有不到会的,每人罚款1.00元。③7月18日下午 召开超生子女的男方会议(男人不在女人来),如果不到会,罚款3. 00元。④7 月18日上午和下午海个会议,如果队长通知不到,所罚之款由队长拿,秋后从 队长奖励款中扣。⑤大队成立“计划生育征收评价小组”。
与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一样,纠纷调解也必须具备乡村人的技巧和策 略。特别是,大包干后,干部调解纠纷的用工报酬不像先前那么容易摊算,为 此,村里出台了新规定。如,1982年7月26日两委扩大会议记录:⑤社员闹 纠纷要求解决,用工问题怎么办?该解决的必须达到要求,凡用生产队,大队1 个人日工资2. 00元,当日兑现,不准赊欠。如果几家的纠纷,由缺理户拿钱。 如果需要解决到公社,由双方拿钱。
正如当事人所说:
“自从这个制度建立后,社员公开闹糾纷的少了,因为要交钱。你看,要当 农村领头羊,就得有些套数,否则社员可不是好惹的,不好管教。”
夕封表t与合作S方。20年多年间,苏寺小学如何组建,教师如何选配与 裁并,待遇怎样;合作医疗从何时搞起,村民怎样交费、医疗工作人员按什么标 准选用,薪酬待遇如何给定,有哪些制度规章,何时解散等;总之,乡村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教育与医疗,其缘起与变迁在工作笔记中都有着完整的记录。如, 关于合作医疗方面,1970年5月9日上午专门召开合作医疗小组会议,据讨论 记录:参加人员:郭占奎、高祥、王铁成、郝存山、李兆阁、薛廷甫、高桂清、杨存 秀、张明德、彭正付。共10人。①把毛主席“把医疗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及贫 下中农管医疗的重点意义说了,同时广大贫下中农要求我们管好这项工作,我 们的思想问题怎么样?贫下中农希望我们,信任我们,我们有义务,尽自己一 切力量,一定办好。②房子问题和放中药问题,怎么定?房子占代销点东头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017
二间,把现开的代销员宿舍门赌住,开原来腰各门。东头腰节一间放药。把炕 接大,锅台修在外头屋。把扳门做药房门,现在不做门子。中药缝个药兜,先 甩大队存的布票,尽量拉1尺3尺的布。把大队存的袖章全部接起来。通过 上述二项还不行,就布票的问题,另想办法。③资金搞到多大?前后合起来, 暂定为1 500元,今后不足再研究。④王铁成的药,郝存山怎么接,何时接? 今后药怎么样体现贫下中农管理?医生的药怎么带?明天由张明德和郭占奎 帮助郝存山和王铁成接药,合作医疗小组用红纸把各种药价张贴出来,各生产 队也照抄一份,贴在各队,发动贫下中农管理药价。任何人不准卖高价药,如 违者以破坏毛主席卫生路线给处。分代药问题大致上王铁成10元,李兆阁20 元。但代的药卖出后必须与会计清算及时交方交款。⑤收费问题怎么定? 本大队社员,不给开方过脉,每开一个方收费1分,每打一次针收费2分,总则 不超3分。外大队另买药不准会计随意外卖,必须有医生开方,通过方子收 费,才能卖药。外大队每开一个方收费〇. 15元,打针费每次1角,本大队社员 另买药,郝存山也开方,郝存山开的另售药的小方不收费。王铁成、李兆阁在 本大队开方也收费(但连打针在内不超3分)。方子问题在西药上有大队保健 站公章和“苏寺大队”四个字的扁章为有效。“苏寺大队”的扁章由郭占奎保 存。以方子代账,加盖多少方子,双方留帐。⑥开支批准权怎么定? 一元 以下,由郝存山可以开支。三元以下,由会计、医生合作医疗负责人研究开支。 五元以下,由合作医疗小组会议决定。五元以上,报大队革委会批准后方可开 支。⑦业务及劳动问题,怎么定?李兆阁、王铁成、郝务山三个人,全部确定 在滩里,那时谁有事谁回来,没事就在滩上劳动。三个人必须树立抽时间劳 动,不能脱产在滩上劳动,工分由农建根据劳动时间质量而定。⑧李兆阁的 待遇问题:吃药问题,请假问题,住及生活用具问题,怎么定?从4月14日起, 暂定三个月报酬,每天12分,补2角钱。三个月后根据他的劳动结果,社员意 见再决定。本人和其家庭吃药和本大队社员一样的对待。请假在家住一夜的 工和款不减不扣。在家住二夜以上的按天数算,即减工又减补助钱。住在代 销点同代销员一处,烧柴问题,从副业队担木渣。生活用具除大队现有不足部 分可开支买点。⑨进药的补助问题和工的问题?工的问题,随大队到县开会 的工分走。补助款的问题,按开分的天数算,每人每天补助5角钱。⑩李兆阁 到外大队就诊,是否可以去,什么时间可以去?可以到外大队去,时间不能具 体规定,在优先照顾本大队的情况下,什么时间都可以外出,但走时必须让家 里知到(道)去哪里。
018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9常營獲与成纪螯孩。乡土是中国社会的根脉。千百年来,广大农民通 过辛勤的劳作,借邻里互助,维系着简单质朴的生活,保证了生命的繁衍。但 是,囿于长期的封闭落后,特别是在资源紧缺的条件下,为了生存,乡民的日^ 生活也常常充满了利益纷争和矛盾纠葛。特别是,集体化的实行,又衍生出许 多新摩擦,诸如社员侵占集体利益、干部多吃多占等。为此,在乡村日常生活 中加强管理与风纪整顿显得尤为重要。就苏寺村而言,记录中的日常管理与 风纪整顿涉及开会记工、报刊存费、禁赌禁“牧”、奖优罚劣、村际保护等方方面 面。比如,关于开会记工:1970年3月25日两委扩大会讨论记录:①今后大 队开会的工,个人考虑也找齐比较合理,公社叫记工不叫记分,就怎么办提个 意见:从一月份起,大队或公社每次开大会,通过大队把人数核实后,以生产 队拉出参加会的花名单,报给大队存查,等年终之后,看共开会工分多少,再评 出应参加会议的男女不念书的男女、半大孩子和能参加会议而不能参加劳 动的男女在内),不分男女,一律分摊实参加会议的工,然后算出余和亏,再同 劳动工分找-齐行不、?这个意见合理,就依这个意见办,大队留个底,生产队留 一本账。关于报纸管理,1969年6月30日革委扩大会议记录着:文件拒内, 由于报纸多,影响放文件,想把68年的报纸存下来,67年以前的准备处理,请 大家讨论决定?同意这个意见,每斤价以0.50元算。关于杜绝不良之风, 1975年1月28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其中如何杜绝浪费吃请?坚决反对大吃 大喝,绝不准吃请受贿。如两委违犯(反)在大队检查批判。如党团员违犯 (反)在组织会上检查批判。如生产队长违犯(反)在社员会上检查批判。此制 度不包括实在亲戚。1981年1月31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讨论:如何杜 绝大吃大喝和请客送礼?坚决杜绝。实在亲友除外。如何杜绝赌博?如违犯 者一场每人罚10元。关于对家畜的管理,1968年9月6日召开各委扩大会议 记录:对别有用意的不关猪,怎么办?对屡教不改的,订立处罚制度:每给赶 回一个猪,罚款1元,5角给赶猪人,另5角交到生产队,秋后从生产队再扣十 斤稂食。1981年7月9日上午召开两委扩大会议谈到,③对狗如何管理?今 天队长回去通知各户,今晚全部拴起来。明天抽张文科和崔玉海深入到有狗 户签订管理合同。今后狗有出来的,狗主到大队开会不给记工分。今后不论 白天或黑夜出来一次罚款3元,大队罚款和所在生产队结算。关于劳动模范 的奖励,1973年12月25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共17人。会议讨论:①七三 年度评选劳模工作,各队已选,根据各队评选结果,审定一下模范单位?模范 个人?对集体如何奖?对个人如何奖?怎么样开会?模范集体:第1、3、5生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019
产队。大队拿出化肥1 500斤。给5队600斤,3队500斤,1队400斤。大队 领导班子中评为:张明德、祁风元。事业摊子评为:郝存山、韩志忠、罗有、穆 豕林、张宝斋。生产队共32人。关于禁止外村人侵占资源,1973年6月21曰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学了县生产指挥部发的关于山杏管理的通知,具体到咱大 队如何管理?如何组织采摘?狠抓管理,从现在起让林业主任梁明上山检查, 杜绝外大队来摘。
弍化錤床与多封3俗。如前所述,苏寺村有着悠久的村史,历史上因有寺 庙住苏姓印官而得名。随着时代变迁,苏姓家族在该村已找不到踪影。但是, 修缮庙宇,祈福于神灵这一浓浓的乡土习俗却流传下来。在苏寺村,修戏楼与 唱大戏不仅是村民敬拜神灵的重要活动,也是他们文化娱乐的主要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修庙祈福被作 为封建迷信而严加禁止,相应地,工作笔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述。而关手撼戏 楼、唱大戏的内容在笔记里却不乏踪影。如,1967年12月8曰召开革委扩大 会议,其中讨论:⑧六三年修完戏楼苏寺三个队出工主办,沟门南队帮工修起 桌凳留搞文艺用,社M反映现在管理有问题,提到大队意见来,这个问题怎么 办?所有数归苏寺三个队,由大队统一管起来,大队搞文艺可以用,别的事谁 也不准用,坏了大队派木工修一下。
以上这则材料不仅仅是1967年12月某次会议上的一个话题,透过这份 材料,我们还看到了 1963年苏寺村对戏楼的修缮情况。再如,1971年7月30 日召开革委扩大会议,会议上谈到:⑥修学校剩下一部分坏砖和砖头,戏楼正 中窗户下的隔善板有的已坏,打算把剩下的好板取下来,窗户下面砌个窗台, 行不?戏楼几处漏,是否收拾一下?这两件事,同意这样搞,接学校修建茬。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对乡村政治控制力逐步减 弱,苏寺村固有的唱古戏的文娱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戏班的搭 建、外请艺人及其报酬支付、唱戏人的酬劳和奖励、在本村和外地唱戏时收人 分配与管理等,总之,围绕着唱戏的相关议题成为这一时期记录中出现频率较 高的内容。如,1978年12月5号召开两委扩大会议,商议:⑥咱队的文娱怎 么安排?今天召开参加过唱戏人的会议,进行研究。同意外请王德生,各队出 报酬,确定祁凤元负责,在老艺人中配1人。同意筇凤元的意见。1979年4月 27曰晚上召开欢送李金(教戏的人)同志的座谈会。参加人员共人。讲的 问题:①43人为俱乐部成员,大队2人负责。②对李金教师的评价,生活待 遇,今后怎么办,慰劳品:玻璃1块,烧柴钱10元。③今后怎么办?尊重老艺
02Q ■中国当代民J司史料集刊(六)■
人,化装,苦练不忘,唱戏问题(角色与亲兵)※坐元笼,串箱绳,赶台毡,绣衣 服。明天:清点戏装,算粮,款账目。1980年3月14日召开一天文艺会议。 参加人员共九人。重点讲下步怎么办和处理以前用工(包括晚上学,外出舞台 唱戏的报酬)问题。讨论记录:①今后的文艺到底怎么办?继续搞不能放弃, 现在维持现状,充分利用老、中人教和辅导,何时演由大队安排。秋后怎么搞 另行安排。现在农忙,决定不外出。凡是主要演员,各生产队安排外出工时, 要求尽量照顾。②大队排戏和外出唱戏怎么记工?凡在本大队排戏和唱戏, 按8分往下评。外出舞台唱戏按10分工往下评。③晚上学戏工怎么处理? 不论男女大小人,每人每晚以0.10元付款。④大队奖励怎么评?特等:张立 新、张明春、荣正廷、张明瑞、穆凤山、穆奎喜、李世合、高桂有,共9人。打算每 人奖:一等6元,二等4元,三等2元,四等不奖,特等10元。一等共6人。二 等共14人。三等共6/C四等:高庆芬,共1人。1980年8月26日下午召开 两委扩大会议,商讨:⑤关于唱戏问题,怎么办?原则上提法:(1)大队成立 专业队,在剧团中建初导小组。(2)请教师大队付工资,具体请谁,根据剧团 的意见而定。(3)所挣回的戏价按百分之二十归唱戏人补助。其中包括医疗 费用和1活费。(4)根据剧团的意见,如认为有必要,大队配备一名负责人和 一名蚨络员。戏剧团所需人员,不论在大队或生产队上班,由大队负责调整。 (5)根据剧团的意见,戏剧团演员进行人事调整,对物色出来的人,大队负责 安排。(6)对剧团演员实行底分活评制。大队负责开工。(7)以上意见可给 剧团开个会议,进行研究。1981年1月31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讨论的问题 包括:⑥咱大队的唱戏怎么安排饭。给唱戏人记工。烧水人给记工每人每天 (包括夜间)记10分。5队1,6队1,7队2。怎么安排?高祥彬去写戏(指推 荐自己的戏目,让别地方定唱)。根据高祥彬的提议,暂定李树林拉马。…… 大包干以后,唱戏无论是在组织管理方面和还是分配上都发生了变化。 开始时按人均摊,大队补贴。大约从1984年起,唱戏的花销不再按人均摊, 改为动员捐献,外加村委会给予一定补贴。如,1982年1月23日召开两委 扩大会议,会议记录内容有:⑦春节之后怎么奪排唱戏?每天管一顿饭。 买100斤大米,10斤麻油。按各队实有人口,每人1两豆子。按各队实有人 口,每人半斤醃菜和酸菜。开演时间:白场十一点。晚场六点。1988年2 月29日召开两委扩大会议,苏寺村正月十五唱戏献款公布:一、从居民组 集体献:
水沟 天子沟 干沟 苏寺西组 苏寺中组 沟门南组 合计
款数 50. 00 80. 00 55.00 60.00 70. 00 73. 80 388. 80
’人口 60. 00 97. 00 90.00 99.00 116.00 133. 00 595
人均 0. 833 0.825 0.611 0. 606 0. 60 0. 555
二、群众献款:张文贵组:张文贵4人2. 00元、高有6人5. 00元、高文3 人2. 00元、李汉洲3人1. 50元、杜万林4人2. 00元、高占3人1. 00元、高普 6人2. 00元、张文德6人2. 00元、张文海6人1. 00元、于淑先2人0• 50元, 小计丨9. 00元;罗瑞组:李桂存6人3. 00元、李桂生4人1. 00元、高祥5人 0.30元、高德富3人0. 12元、高德发4人0.24元、王永7人0.42元、李连春2 人0. 12元、石成荣1人0.06元、李桂兴3人0. 18元,小计5. 44元;王立新组: 王立新四人2. 00元、张明德五人2. 50元、张海江三人1. 50元、张海祥四人 2. 00元、张文明八人1. 00元、李正林五人2. 50元、张文富四人2. 00元、王志 文四人2. 00元、穆凤明六人3. 00元、李世军三人1. 50元、李海林三人1. 50 元、张连荣三人1. 50元、吴国瑞四人2. 00元、李志彬五人2. 50元、王失成五 人2. 50元、冀文付六人3. 00元、赵文祥六人3. 00元、张军五人2. 50元I郤桂 海二人1_ 00元、张连合四人2. 00元、祁守相四人2. 00元、祁1明四人2_ 00 元、吴国兴四人2. 00元、吴立祥五人2. 50元、冀秀军三人1. 50元、张海梅三 人1. 50元、王铁刚四人2. 00元、王失军二人1. 00元、张立新五人2. 00元、祁 守合三人1. 30元、郤桂合四人1. 00元,小计63. 3〇元;李风龙组:李风龙五人 2. 50元、张文忠二人1. 00元、张风祥五人2. 50元、张明海五人2. 00元、李树 廷二人1. 00元、董世跃三人1. 00元、荣正廷三人1. 00元、尤长贵六人2. 00 元、李风军三人1. 〇〇元、李风武四人1. 〇〇元、李树合四人L 〇〇元、张明春五 人1. 00元、李风成三人0. 90元、高洪元六人1. 20元、于天英一人0. 30元、荣 桂有四人0. 20元,小计19. 60元,总结4%_ U元。
1988年3月8日公布苏寺村正月十五日唱戏开支情况:一、给赵连枝工 资20. 00元,东风烟一条4. 60元,二链头酒10瓶19. 20元,山楂酒2〇瓶 28. 00元,官厅烟17条47. 60元,瓜籽60袋12. 00元,花炮1S个5. 81元,大 米120斤62. 40元,香粉11盒6. 38元,花椒粉10袋2. 20元,肥皂5条2. 80 元,香5支0. 55元,大红炮20个1. 70元,石蜡1包0. 66元,买菜2. 50元,大 药炮8根4. 64元,人头工资275. 10元(其中剧团140. 10元),共计496. 14元。
022 I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六)|
二、苏寺小学块煤(估)300斤。三、村委会拿出:麻油2斤、黄豆60斤、黄标 语纸9张、食盐5斤、所用柴火、所用电费11. 00元、化妆用彩、文场用弦:松 香、引子。……
总之,根据会议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修戏楼与唱戏作为苏寺村的重要 文娱习俗未曾间断。相比于修戏楼和唱戏,从面上看,修庙祈福在集体化时期 是销声匿迹了,实际上,这一习俗并没有断裂。正因此,改革开放后,修缮庙 宇、重新“竖化”(当地语,即按脸谱雕塑)圣像在苏寺村又很快地开展起来,一 直延续到今天。
四、笔记的价值
历经23年近50万字的乡村记录是弥足珍贵的。其珍贵之处在于:青先, 它是规今礞钵一見的奚彳中®敁方封诔獻十耳啵产啵活故态完整的私人记
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人都是特定时代生产生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亲历的活动记录下来。对于广大乡村人来说,在文化程 度、认知能力、习惯等因素的制约下,能够历经20多年不间断地进行着翔实的 记录,确实让人难以想象;特别是,即使有一定记录,经过漫长岁月的磨蚀而得 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正是在这种让人难以想象和不可 思议中,确又诞生并保存了这样的记录。所以,单就这方面来看,工作笔记所 蕴含的价值已无须费言。
其次,多面匆軔致八歡的工作记杀态我们嘢究#定存丈材巅肀® ##的
社会变迕枝供? 4幼的个耆参A。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乡土社会,各地山川与 人文等千差万别。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高度整合下,乡村的社会变迁却呈 现出比较类同的演变轨迹。因此,本记录对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 迁有着较为普遍的参照意义。具体地讲,这部全景式记录内涵了“文化大革 命”期间以及改革开放后一段历史时期内北方乡村政治层面的运作轨迹、经济 层面的生产与管理状况、生活层面的规约治理等;其中,在社会变迁背景下作 为山区的乡村人如何融人时代,建立一套应变的生产管理机制,进而构建起一 种比较平稳的社会生活秩序等,本记录至少为我们研究这些方面的内容提供 了较为完整的素材与参考。
第玉,在深八稼究蝣#力下,上”螓记杀牦铉铌成态一砷利冬,使我釘"
稼寻到穹里行阄肀所她舍的多封人皱舫鲶行事逆辑。比如,1979年5月15— 16号2天,召开生产检查会议。参加人员共12人。讨论问题:②粮食定产, 定购怎么分?(见下表)
乡村历史的全景式记录023
1 2 3 4 5 6 7 8 9 10 计
原包干 3 400 3 050 6 400 8 000 1200 200 1100 650 24 000
七九年 定数 定产 57 000 53 000 80 000 70 000 54 000 44 000 40 000 30 000 49 000 36 000 513 000
定购 3 000 1000 6 500 6 000 2 400 200 1000 2 000 500 200 21000
结果,大家同意这个安排。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能捕捉到什么呢?从面上看,获取的是10个小队定购 任务的信息。若仔细对比表格,就会发现:为什么有两个队只交售200斤,与 其他队相差悬殊,如果是受灾困难的话应该免交。由此,我们探到了在征购粮 过程中乡村人精明善变的行事逻辑。
据当事人回忆:
“政府当时有种不成文规定:完成一定征购,社员一年最高可以吃到420 斤口粮,不交征购是不能吃这个标准的。6队与10小队因地力较差等原因经 常交不了征购。交不了征购,却又想跟其他队一样吃到420斤口粮。怎么办? 结果,我出主意叫他们卖200斤,以表明有征购交售。一开始,完不成征购的 队长与社员不明道理,都有意见:‘俺们粮食不多还让打肿脸充胖。,经权一解 释,大家都明白了,因为一个生产队卖200斤‘余粮’还不是负担。就这样,6和 10小队按表中所写的卖征购200斤。”
再如,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根据记录,落实得有板f眼,赏罚分明。事实 上,如当事人所说:
“背后的‘猫腻,多着呢,如果村干部比较‘硬壳’的话,超生户一般都会得 到袒护。”“6别说护人了,好狗还护山林呢,。举个例子,一次,抓计划生育的 公社干部来沟门村让拆交不起罚款户的房屋,不得已,我们几个干部上去掀了 百八十块瓦,嚷嚷着卖了 40元钱(事实上被拆房的人私下里让一个农民给买 了应付着)。其实,我早先进屋跟这家妇女说,别着急,有公社干部必须得上 房。女人很理解地说:‘上吧,也是为了我家。,后来,公社一帮人也过意不去, 说就拆到这儿,将卖瓦的40元钱拿走就行了。我们几个村千部说不能拿走40 元,因为上房的四个人每人需要两元五角工钱,这样又给被拆房者剩下10 元钱。”
这就是乡村社会的真实状态与实践逻辑。对这种逻辑的把握,不仅需要 我们有基于记录而又不拘泥于记录的眼界,更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乡村阅历和生活积淀,以此去感悟和对接。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总之,这部笔记不仅为我们研究特定历史时期 的中国乡村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我们研究现今乡村问题提供了历史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