دانلود کتاب
جزییات کتاب
陳壽祺、皮錫瑞在清儒輯佚許慎《五經異義》、鄭玄《駁五經異義》基礎上所做的兩部《疏證》,是我們理解兩漢學術的重要參考著作。陳壽祺以疏解許、鄭為目標,詳細分梳兩人之說,而不強定是非,啟發了學者對經師家法的探究,揭示出乾嘉學術由重視實事求是向關注經師說經旨趣的轉變。皮錫瑞沿襲陳壽祺的方法與主旨,但關注重點則在今、古文家法的不同。...
《五經異義》為漢儒許慎所作,列舉五經及經師經說異同,并以“謹按”辨析是非,表明己意。鄭玄以為許慎之說或有不當,故復作《駁五經異義》以辨之。二書記錄兩漢經說,於經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雖亡佚已久,而諸經義疏及唐宋類書、政書等多有引錄。後儒輯佚之時,為便於讀者查閱,多匯許、鄭之說為一書。清儒陳壽祺在孔廣林等人輯本的基礎上,參酌己意,廣征博引,成《五經異義疏證》。其後,皮錫瑞以陳氏疏證有所未備,依袁鈞輯本,重為疏證,題名《駁五經異義疏證》。
陳壽祺、皮錫瑞在清儒輯佚許慎《五經異義》、鄭玄《駁五經異義》基礎上所做的兩部《疏證》,是我們理解兩漢學術的重要參考著作。陳壽祺以疏解許、鄭為目標,詳細分梳兩人之說,而不強定是非,啟發了學者對經師家法的探究,揭示出乾嘉學術由重視實事求是向關注經師說經旨趣的轉變。皮錫瑞沿襲陳壽祺的方法與主旨,但關注重點則在今、古文家法的不同。他能講明今古文內部的複雜性,體現出對經師家法的理解更為深入而成熟,與以《公羊》大義解釋群經的晚清今文家明顯有別。對陳壽祺、皮錫瑞兩書進行研究,不僅能使我們深入理解兩人的學術特點,更能增進我們對清代學術史的認識。